不用介绍什么是消费主义了吧
消费主义对我们生活侵蚀之广之深,每个身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。商品的制造被标准化后,对商品的消费也同时被标准化。何种消费应该对应哪种场景、哪类人群,又或者是哪种程度努力后的奖励,这样的等式早已植根在社会的土壤之中。而消费主义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,在社会舆论上,对热点新闻和人物的过度挖掘报道早已让人担忧。不仅是人的劳动变成了商品,人本身也被当作「商品」,接受无法超越的异化,被摆上流水线制造成商品供他人观赏咀嚼。
消费主义症状一二
消费主义感染大脑后,最严重的症状便是信奉拜物教,以为通过购物消费就能让自己的匮乏得到补充,将所有欲望都投射到消费上,最终也将消费当作终点,抹去人生的其它目标,把消费当作生活的全部。
我们一边喊着多元化多样性的现代口号,一边把生活过成了拼乐高积木——只要按照图纸把那些标准化制作好的生活模块组装起来就可以了。要租一间有落地窗的大卧室,起床后用 Marvis 牙膏刷牙,坐网约专车上班,在办公室用电商下单买生鲜,家纺用无印,再差也得是严选,周末去网红店排队吃个脏脏包喝杯喜茶。如此无趣。这些场景都呈现出现代时尚的气息,但都与简单粗暴的消费主义导向论述脱不了关系。
一如健身,已经成为中产生活的符号。不去健身顺便不经意地发个朋友圈,都不好意思提中产阶级这四个字。再如听闻身边友人周游世界,自己也希望在单调冰冷的城市生活中得到解脱,飞去陌生的国度,照着蚂蜂窝攻略打卡,来一次云跟团旅行。当厌烦了拥挤的必去景点,又要寻觅冷门推荐,不与庸俗大众同流合污,以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度过旅程,在人烟稀少处享受格调的升华。以为避开了跟风旅行的消费主义,又落入了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主义导向论述之陷阱。
在此又不得不提 Rick and Morty 无心插柳的经典之作——四川辣酱的还魂。Rick 活着就是为了四川辣酱,神作的神物,地位自然不必多说。当麦当劳发现库房还有上个世纪残留下来的四川辣酱,美帝瞬间一酱难求。当四川辣酱这个荒诞主义的代表,也被它所反对的消费主义吞噬,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。但这次「还魂」,也让 Rick and Morty 更加伟大。
四川辣酱的“还魂”自然是在 R&M 编剧,以及 Rick 的意料之外,但其随后引发的现象却实际上升华了这部动画:原本只被困在作品之中的荒诞主义,通过四川辣酱这个联结点获得实体,渗入到了现实之中,为我们揭示了这个世界荒诞本质的一角。
在这个意义上,麦当劳这次无意为之的营销事件,反过来完成了 R&M 对于“荒诞”的元叙事——我们不再是超脱于动画的旁观者与“局外人”,而是成为了现实的荒诞的亲历者。而这种经历,和它带来的“荒诞感”,正是通向“世界是荒谬的”这一存在主义真理的入口;在过去,这个入口曾是加缪笔下的默尔索(《局外人》主角),是卡夫卡笔下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利,现在,则是 R&M 里的四川辣酱——对于一部荒诞主义的动画来说,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成功呢?
到最后,一个感染者就在无意识中将消费认作毕生所求,信奉拜物教,口中念着「对自己好一点」的教义,急于抛弃父辈节俭的包袱,用消费重新构建自己的身份。
发病原理
每个人都不能在强大的消费洪流中独善其身,因为购物消费可以轻松简单地获得快感。为什么变成这样了?说好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呢?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用其它方式获得快乐了?
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消费。现在谁能从种植棉花开始完成纺织业的所有步骤,给自己做一件衣服呢?消费并非一劳永逸,恰恰相反,消费必须重复却又是一种徒劳。消费主义也得以借此传播蔓延。
社交媒体
在朋友圈看到友人与他国前总理共进晚餐,心有不甘;只能想到看直播来解压,又看着主播毫不心疼地送钱,更加难受。这应该是不少人的日常了。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他人的「成功」的同时,也让伪装「成功」变得简单,渐渐让人产生「只有我是失败者」的错觉。媒体的无孔不入又让我们迷失在聚光灯矩阵下,只是没有一盏打向自己。
上升通道
就在大家都挤向科技行业的时候,华为开始清退34岁以上的程序员了。以为互联网是通往自由平等的康庄大道,谁料也只是资本运作下的死路一条。前已无通路,后不见归途,还有什么方法走进上升通道?
说到底
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苍白无力的。大部分人的价值评判还停留在银行账户位数上。无限个他者的「成功」勾引出羡慕,而现实的残酷又阻碍着前行。由此引发的焦虑,让人失去对自我和社会的判断、迷失定位和方向,以至于催生出这样的中产阶级标准,这对几乎所有普通人来说都遥远得触不可及。自我身份的不确定和焦虑,引发了对现状无谓且错误的不满。大家都看着身边过上好日子的那几个人,幻想那就是中产阶级的标准。而且这样一来,把标准抬得无限高,自己必然就处于失败者的地位,而失败者也没什么好失去的,反而在焦虑中收获一丝诡异的安慰。
即使奋斗也不能得到玫瑰色的未来,投身兴趣之中又被谴为歪门邪道,那不如就在消费中汲取一点如浮油般虚无缥缈的快感吧。
好了,其实我也没有药方
在今天,对一件事情的论述往往会比事情本身更能决定人们对它的看法。我们没办法对抗消费主义,更不可能对抗消费,因为买维他柠檬茶一样是消费。但我们至少可以反对消费主义导向的论述,至少可以反对拜物教。
- 放弃对成功的单一定义
- 警惕你的欲望
- 去理解更难更本质的问题
- 保持一致,不要在模糊中迷失
最后,推荐阅读尹珊珊的这篇文章。